2019暑假“三下乡”(五)---资历院 用爱心呵护童真 用知识筑梦未来

发布日期:2019-07-16    浏览次数:

       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实践团来到桥上村已经有一天的时间了,对这里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。7月16日,实践团进行了第二天的实践调研活动。当天上午,村妇联主任带领实践团成员走访了村里几户贫困家庭,在亲切看望当地村民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。下午,实践团在村妇联主任的组织下,与当地的留守儿童展开了亲密互动。

     “丝路新世界·青春中国梦”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访咸阳市淳化县马家镇桥上村村民。此次走访的主要内容为了解该村村民所经历的建国70年以来、改革开放40多年桥上村的变化。

       “两个孩子都跟着我生活,在镇上念书,学校环境啥的都很好。党的政策好,但是家里的情况让人痛苦,又要干农活,还要照顾孙子。”张大爷这样向实践队员讲述自己家里面的情况。他是桥上村现存的4户建档立卡户之一,他的儿子在外打工,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他一人身上。张大爷的地里种着粮食和两亩苹果果树还养着羊,这些都要张大爷照料。此外,他还要接送孙子、孙女上学放学。“村里有时候会组织看电影,我没去过,没时间么。”这是张大爷家的情况。张大爷1981年作为上门女婿从邻村迁来桥上村,从此他就在这里扎根了,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地里劳作。

      接着,实践团队来到了王奶奶家中。“家里种了十几亩油牡丹,收入主要是家里劳力在外头打工。娃他爷有冠心病,有时候腿疼,还好现在合疗给报,吃那么多药都不花多少钱。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,去年家里还买了辆三轮车。”王奶奶脸上露出了轻松的表情,她说有时候还会去村委会看表演,没事儿了和村里人出去转转。

       为近距离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,一大早,“情暖童心”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践团便去走访张大爷。张大爷是桥上村现存 4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 ,家中有五口人。今天,实践团只见到了张大爷的小孙子。张大爷告诉实践团成员:儿媳在生下小孙子后就“飞了”(父母离异),儿子常年在西安打工,放假有空时会回来看看。张大爷在提到儿子时,露出了我们进门后第一个微笑。

      实践团成员与张大爷的小孙子进行交流:“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吗?”孩子毫不犹豫的点头。留守儿童们的家长外出务工是生活所迫,只有去城市工作才能挣到更多的钱,才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,他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好。不只是留守儿童们想念自己的父母,外出务工者的父母也很想念自己的孩子,骨肉相连,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自己的身边成长。令实践团感到欣慰的就是小男孩虽然只有七岁,但很乖巧,很听爷爷的话。 成员问小男孩儿:“长大后想做什么?有什么梦想吗?”小男孩儿小声回答:“帮爷爷打扫卫生、干家务。”小小梦想背后有着小男孩儿对爷爷的感恩。

      下午,在村妇联主任的组织下,村里的留守儿童们都聚集在一起。实践团成员们教孩子们认字、写字、算数。刚开始有些孩子还认生, 不愿意与成员们交流。实践队员们通过与孩子们一起玩耍、拼图,逐步拉近了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。

      充实的一天使实践团成员们感触良多,同时,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会积极投身到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去!